法制晚報訊(記者 王妍)頤和園路五號,北京大學所在地。這不光是一個通訊地址,還是每個北大人的記憶。在畢業離別之際,北大學子拍攝了一部微電影《頤和園路五號》記錄青春,也給即將踏入燕園的新生送上一份入學禮。
  緣起片名來自突然的靈感
  看到穿芭蕾舞服的女孩翩然起舞時直勾勾的眼神,課堂上替翹課舍友點到被老師發現時的尷尬,在女神樓下大聲表白卻被其他女生潑了一身水,以及臨行前的一頓頓散伙飯、一瓶瓶冰啤酒。2014年的畢業季,就這樣拉開了序幕。
  這是北大微電影《頤和園路五號》中的畫面,影片講述了六名帶有濃厚北大人文氣息的學生,被頤和園路五號這片土地串聯在一起之後的種種故事。他們的性格和志向各不相同,一段經歷就有可能成為他們人生的轉折,每個決定都包含著北大人的情懷和對於夢想的態度。
  這部微電影的創作者,是北大學生課外活動指導中心的《預習北大》微電影劇組,導演是北大新傳學院的劉鈺迪。他讀的是廣播電視新聞專業,很多課程都有創作實踐的要求。老師鼓勵學生多動手,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。拍攝微電影,也是出於他的個人愛好。
  取名《頤和園路五號》,來自劉鈺迪一個突然的靈感。在籌備期間,他在校門口偶然看見了北大的門牌號——頤和園路五號。因為是拍給畢業生和新生看的,講述的故事也都發生在這裡,“那乾脆就用門牌號來命名”,這個想法和總製片人一拍即合。
  北大每屆新生入學時,都會收到一張名為《預習北大》的光盤,裡面都有微電影的內容,如《此間的少年》、《等你百年》、《出發》等。今年,劉鈺迪帶著他的《頤和園路五號》,通過選拔被收入光盤。
  拍攝入“禁地”取景被狠批
  微電影中的所有演員都是北大的學生,他們報名取得試鏡的機會。每人做一分鐘的主題表演,經綜合測評後入選劇組。同學們沒有表演經歷,但這還不是拍攝中遇到的最大困難。總製片劉睿鵬對細節的錙銖必較,才是讓劉鈺迪“抓狂”的。
  “在劇本出爐之前,光是創作人物角色,就用了一年半的時間。”影片開拍後又狀況頻出,演員拍戲時不慎被劃傷,學現代舞出身的女二號,為角色苦練芭蕾而雙腳浮腫。在劉鈺迪看來,劇組所有人都為這部作品傾盡了全力。
  影片中可以看到很多北大著名的景點,如博雅塔、未名湖、朗潤園、塞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等,可謂是一幅微縮的燕園風景圖。校園景色美,拍出的效果也好,但拍攝過程中劇組吃了不少苦。
  劉鈺迪回憶,拍攝時正值雨季,早上下雨只能等到晚上再拍。“夜裡拍白天的戲,借了發電車來為各種燈具供電。”朗潤園平時不對外開放,劇組在園內占用辦公區拍戲時,被正在上課的老師狠批一通。反覆溝通後,才得到拍攝的許可。
  情節男主角向女神表白被潑水
  劉鈺迪認為,新生看師兄師姐拍攝的作品,只是要享受一部輕鬆歡快的“娛樂大片”,更直觀、快速地瞭解北大的風貌。“但好電影除了能娛樂觀眾,背後還要有較為深遠的意義。”劉鈺迪想告訴觀眾,頤和園路五號不僅是一個門牌號,還是每個北大人的記憶,是一段青春的美好時光。
  影片中的很多情節,都來源於生活。如一場戲中,男主角在舍友的慫恿下,到心目中的女神的樓下大聲表白,卻因為吵到其他女生,被潑了一身水,“這是我們根據徵集來的故事改編的。”
  七天的拍攝,一共獲得了200多個小時的素材,最終剪成了24分鐘的微電影,其中反映學生生活和情感的戲,占了很大比重。“大學不是只有學習,還有生活和感情的故事,影片就是要呈現最真實的狀態。”
  劇組有一個三不原則:“不刻意、不妥協、不違背”,發生過什麼就拍什麼,如實記錄北大學生的生活。6月20日,《頤和園路五號》在網絡首播,不到三天的時間,視頻點擊次數就突破十萬。
  “彼時少年,一路策馬揚鞭。那片波瀾,曾是誰的流年。”這是影片原創主題曲《彼時少年》中的歌詞。9月,新生們將在頤和園路五號寫下新的故事。而現在,畢業生對這裡的記憶,至此結束了。
  文/記者 王妍  (原標題:你我青春都在頤和園路五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t87vttx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